扫一扫,慧博手机终端下载!
位置:首页 >> 宏观经济

研究报告:海通证券-“新经济”系列研究之五:人口质量红利是怎样炼成的?-180530

股票名称: 股票代码: 分享时间:2018-05-30 14:32:51
研报栏目: 宏观经济 研报类型: (PDF) 研报作者: 姜超,于博
研报出处: 海通证券 研报页数: 18 页 推荐评级:
研报大小: 950 KB 分享者: lq****7 我要报错
如需数据加工服务,数据接口服务,请联系客服电话: 400-806-1866

【研究报告内容摘要】

投资要点:
人口红利:从数量到质量。http://www.hibor.com.cn【慧博投研资讯】工业经济时代,劳动力数量决定经济增长。http://www.hibor.com.cn(慧博投研资讯)但随着我国15-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、占比在13年前后见顶下滑,人口抚养比见底回升,人口数量红利正趋于消失,意味着工业经济步入尾声。而知识经济时代,劳动力质量决定经济增长。我国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7%上升至23%,每年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也已突破1200万人,高素质劳动力总量持续扩张,表明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。
中国人口质量红利有多高?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本全球领先。OECD将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、发展、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定义为"科技人力资源"。经过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,16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突破8000万人,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45%。而早在09年,我国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就已超越美国,15年已突破3400万人,同期美国仅为中国的70%。15年我国R&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160万人年,也同样居全球首位。而未来我国科技人力投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目前我国人力投入强度依然偏低,16年万名就业人员中R&D研究人员数仅仅21人年/万人,而发达国家普遍高于90人年/万人,日韩则超过100人年/万人。我国科技人力投入强度偏低,主要和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有关。15年我国18岁以上人口中,高中以下学历占比高达68%,而美国仅为4%,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占比我国仅为15%,而美国高达58%,日本也同样远高于我们。
中国人口质量红利来自何方?一是自主培养。00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年均增速约为15%,16年已达到3.9万亿元,占当年GDP的5.2%,在OECD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,而美、英等国也未超过7%,说明差距并不显著。虽然04年以来,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数量缩减了1/4,但教师数量增长了20%。教育支出持续高增长、教师队伍不断扩大,为人口质量红利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。目前我国本科生、研究生的在校生、毕业生规模均已是日本的5倍以上,虽然与美国仍有差距,仅为其60-70%,但差距在不断缩小。二是人才引进。16年我国出国留学54万人,学成归国43万人,两者比值已降至1.3以下,海外留学人才的回流为国内建设提供强大助力。更重要的是高层次专家的引进。中央在08年推出千人计划项目,为海外人才引进提供便捷通道。截至17年12月第14批,千人计划的青年项目专家人数累计已超过3500人,学科领域以生物、信息、工程材料为主,均属于当前我国着力发展的高新产业。高层次专家的引进,无疑将在发展新经济中起到重要的领航作用。
人口质量红利带来了什么?一是中间产出,包括基础领域的论文和应用领域的专利。16年我国共发表SCI论文32.4万篇,过去十年共被引用1935万次,均排在世界第二。虽然篇均被引用次数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,但差距正在不断缩短。17年我国共申请PCT专利4.9万件,较20年前增长了300倍,同样也位居全球第二。而其中2/3的PCT专利属于装备制造业,后者也是我国研发支出的重点行业。二是最终产出,体现为新经济的蓬勃发展:新技术方面,C919大飞机、复兴号动车组、量子通信和卫星、深海探测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在去年批量涌现。新产品方面,17年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机器人、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速均在50%以上,远超传统工业品个位数的增速。新模式方面,分享经济、共享经济还有数字经济、平台经济均在迅速成长,17年淘宝、京东APP用户增速均在50%以上,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更是达到163%。新产业方面,16、17年战略新兴产业、高技术产业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基本在10%以上,远高于工业整体6%的增速。新业态方面,17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28%,而社消零售总额增速仅在10%左右。

推荐给朋友:
客服电话:400-806-1866     客服QQ:1223022    客服Email:hbzixun@126.com
Copyright@2002-2025 Hibor.com.cn 备案序号:冀ICP备18028519号-7   冀公网安备:13060202001081号
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,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,请联系我们,谢谢!
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06-1866 举报邮箱:hbzixun@126.com